“读与思”学术沙龙和研究生成长发展论坛继续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19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作  者:

追踪信仰  探讨价值

“读与思”学术沙龙和研究生成长发展论坛继续举行

 

1218日晚,学院“读与思”沙龙之学术系列活动和学院研究生成长发展论坛之博士讲座在学院学术报告厅继续举行。本次活动主讲人为邓晓臻博士,滕亮老师做点评,丁乃顺博士主持。此系列活动由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

 

活动采取讲评结合的方式进行。邓晓臻老师紧紧围绕着“信仰:承载终极价值的理想化人格”的主题展开论述,首先,从现实世界中的宗教信仰切入论题,提出信仰的应有之义是承载终极价值的理想化人格,并区分了理想化人格、图腾崇拜和理想化社会蓝图的差别,得出了人的终极价值就是人的追求的最高价值,即真、善、美、正义、永恒、自由的价值追求。其次,区分了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还对道德信仰、政治信仰、法律信仰的意义进行了梳理和明晰,进一步说明了图腾崇拜、“信仰之前的信仰”和理想化社会蓝图信仰的关系。最后,论述了中国和中国人的信仰在于“圣”的观念,它包含了历史与永恒两个路向。反观了当下中国社会处在时代转型和文明融合的重要时期的信仰问题,理清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的要义是“自由个性”的开展。

滕亮老师从整体角度评价了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结合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论述了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心理学与信仰的相关性、信仰的心理机制与需求、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并用相关例证与报告内容恰当地勾连在一起。丁乃顺老师对讲评人的观点提出了细节上的疑问,如理想化人格与理性化社会蓝图是否存在重叠,如果重叠是否意味着社会政治制度的信仰与人的个体信仰存在一致,如果不重叠那就要再进一步区分信仰的范围、自由个性是否回到伯林二分的自由观念、自由价值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现代诠释等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三位老师语言犀利幽默,展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随后,研究生同学针对主题与讲评人展开互动交流,发表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并针对其中的论点进行了讨论。